导入数据...
  
示范辐射
  中心自创建以来,通过不懈探索和开拓创新,形成了成熟的建设模式、高效的运行方式和丰硕的建设成果,中心教师完成的相关教学成果多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奖励,中心教师参与建设的10项教学改革和建设项目入选国家质量工程中心的建设与改革经验先后在30余次全国及区域性会议上交流,40余所院校先后到校参观学习,受到大批专家的高度评价;中心教师出版的实验教学教材、开放的精品课程资源、研制的实验教学仪器等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采用,在全国高校尤其是西部和四川高校师范生能力培养中产生广泛的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
  一、建设模式影响范围广,同行交流频繁,社会评价高
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规模庞大。目前,全国有普通中学(含高中、初中)10万余所,在校学生8500余万人,在校专任教师500余万人,由于区域差异,仍存在较大师资数量缺口;同时,随着素质教育实施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师资质量矛盾突出,办人民满意教育成为教育行业的主要矛盾。当前,我国共有340余所高校参与师范学生培养,仅以师资培养为主要任务的高师院校就有近100所,在各类师范生(含高中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师范本科学生180余万,部分区域师资培养质量与数量压力巨大,如教育大省之一的四川,现省内就有25所高校培养师范生,在校师范生人数近8万人。
  在我国实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建设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师范教育可以兴邦”,师资培养是其中关键一环,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更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本中心作为全国最早建立的师范生能力培养中心之一和四川省第一家师范类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981年初创以来,一直积极探索符合师范生能力培养特点的建设模式,并于1999年正式成为独立建制的校级中心,一方面有效利用了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有力促进了教师培养的专业化,在近十年间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心的相关教学成果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专家组认定为“特色鲜明”,多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奖励。中心参与建设的“西部地区跨学科复合型师资培养综合改革实验区”是全国仅有的三个教师教育类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之一,中心教师参与建设的8个师范专业被批准国家级特色专业,以中心教师为主体建设的“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全国唯一一个教师教育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心教师编写出版的教材入选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优秀资源”和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中心的建设和改革经验先后在全国教师教育论坛、全国地方师范大学校长联系会、中国高教学会教师教育分会2008学术年会、西南地区教师教育院校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泛珠三角地区教师教育联盟会议等30余次全国和区域性教师教育会议上多次广泛交流,受到与会专家、学者和高校代表的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先后有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全国40多所高校到我中心交流学习教师教育实验教学及实验教学管理经验。如20045月华中师范大学到我中心交流学习师范生培养和教学能力训练经验,200410月浙江师范大学到我中心交流学习实验教学管理模式,20059月青海师范大学到我中心交流学习微格教学及师范生培养经验,200610月西南财经大学王裕国校长带队到我中心交流学习微格教学方法及管理经验;20075月西南交通大学来我中心学习微格教学方法及管理经验等,200810月华南师范大学到我中心交流学习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和师范生培养经验,20093月广西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到我中心交流学习“质量工程”建设和师范生培养经验,等等。
  我校是四川省师范生培养工作的领头院校,四川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管理办公室、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等均设在我校,学校在四川省及西南地区师范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中心是四川省建立最早、也是第一家入选四川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师范生能力训练中心,对于四川省高校师范生能力培养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在本中心的指导和引领下,西华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四川教育学院等已建立相应中心开展师范生能力培养。
  本中心的改革经验在中心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中心教师参与完成的重大教学成果《西部地区高素质复合型师资培养的改革与实践》,受到著名教育家、厦门大学资深教授潘懋元、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马敏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董奇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柳海民教授、西南大学副校长陈时见教授、四川大学教务处长马继刚教授、西南大学教务处周光明教授、山东师大校长助理马先义教授、湖南师大教务处长杨小云教授等大批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并于2009获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已公示)。中心的改革经验先后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等主流媒体推介报道,受到了同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科研与教学成果推广使用效果好,示范性强,辐射面广
  中心教学成果丰硕、获奖级别高、推广情况好。中心长期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先后主持的教学改革项目141项,撰写了大量教学改革论文和教学论著,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这些成果被广泛应用到各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中,并在全国与区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示范辐射作用,已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8项。
  中心教师研制的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率高、推广应用情况好。立足本中心行业特点和区域实际,中心教师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开展中学实验仪器设备的研制工作。如李俊伦副教授等设计制作的电火花计时器,获得全国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仪器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并入选教育部《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面向全国推广使用罗中鉴等教师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发展,自主设计和自主制造了物理和化学实验仪器(微机接口恒电位仪、差热分析仪等多项仪器设备),开发的仪器除本校使用外,也为四川其它兄弟院校物理化学实验课采用近年来,潘学军教授带领广大青年教师、研究生和部分优秀本科学生,把传感器技术、数字显示技术等应用到教学仪器的研制开发中,先后研制开发出热电传感器温度特性测试仪、电学多用实验仪、液体比热容测量仪、非平衡电桥实验仪、平行板电容演示实验仪、电火花描迹刚体转动惯量测量仪、空气温度计、弦振动测量仪、声速测量仪、两个相互垂直振动合成演示仪、高压静电跳球仪和静电摆球演示仪等30余种共150多套,总价值20多万元,由于仪器教学效果好,科技含量高,部分仪器已被成都中科唯实仪器有限责任务公司、四川现代高校教仪研制中心等批量生产并积极推广到绵阳南山中学、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单位使用。
  中心建设的实验课程精品课程数量多、网络教育资源丰富、使用效率高。中心教师建设了语文教师教学技能实训》等15门课程入选四川省精品课程,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教师能力培养精品课程群,所有课程均建有课程网站,建立了丰富的课程资源,面向全国开放,课程使用率高、使用效果好,在本校及全国使用该类资源的院校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中产生了广泛的辐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累计点击次数超过20万人次。
  中心教师编写教材覆盖面广、选用率高,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教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固化成果,中心长期坚持加强教材建设,近年来,中心教师编写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的教材30余部,其中,刘永康编教授著的《语文教育学》被评为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优秀资源”,马正平教授主编的《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入选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翁凯庆教授编著的《数学教育学教程》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彭蜀晋教授编著的教材被评为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推荐使用资源”等。这些教材在全国高校师范生培养及中小学教师职业培训中被广泛使用,总印数超过11.5万册。如《语文教育学》2006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并经教育部教育司[2007]12号文向全国推荐,目前全国60多所高师院校以及中小学教师作为教材、教参和师资培训教材使用,近三年发行近5万册,华东师大钟启泉、东北师大朱绍禹、上海师大陶本一、河南师大曾祥芹等教授、课程教材研究中心顾之川以及李学桥、立刚等学者分别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等50余家书报杂志、网站进行推荐;马正平教授的《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入选“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被全国100余所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采用,《中国教育报》、《中华读书报》曾两次发表评论文章对其进行评介推荐;翁凯庆教授编著的《数学教育学概论》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成为西部高师院校数学教育的主流教材和作为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教材被广泛采用,现直接受益师生至少达2万人以上,在全国高师院校具有很强的示范功能和推广价值。
  中心教师坚持开放办学,在全国教师教育队伍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中心长期重视队伍建设,已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成果丰硕、水平较高、发展潜力大的教学队伍,以本中心教师为主体的“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这是全国高校中唯一一个以“教师教育”命名的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也是西部地方师大中目前仅有的两个国家教学团队之一;“数学教育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等5个团队先后入选四川省教学团队。由于教学团队在评选和建设过程中均要求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尤其是接受校外教师进修和访问,本中心一直采取开放办学的思路,积极接受和邀请校外师范生培养方面的教师积极来校交流、学习与进修,先后接待100余位相关教师前来进修、学习和访问,这些教师在中心学习、交流期间耳濡目染、感同身受,亲身感受了中心的教学与运行方式,学习与交流教学经验,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取得了广泛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同时,中心教师组织了系列全国和区域性教研活动,具有一定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如20081221,我校针对《生物教学论实验课程》一直没有正式的实验教材的现状,邀请云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内江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宜宾学院等西南地区高等学校的知名专家和教授,以及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成都航天中学的生物特级教师专题研究和讨论“中学生物教学论”、“中学生物教学论实验教学”等生物实验教学、教材的问题;20064月,学校举办“中美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四川省英语界专家、学者有成都市民办教育学会会长张远清、国家基础教育中心外语学术委员尹世寅、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王燕教授及全省300多位一线骨干英语教师参与了此次研讨大会,就观摩教学作了专题的研究讨论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中心实验室开放程度高,示范辐射强
  本中心除承担师范教学能力培养任务外,还在寒暑假期间对高校师资培训、中小学师资培训和基础教育届开放,效益明显,辐射作用强,在区域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中心在四川省高校教师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的挂牌基地,每年在暑假期间接受四川省2000余人的高校师资培训任务,本中心下设的微格教学实验室、教学观摩实验室长期开放,已接受10000余人的教学任务,成效明显;同时,本校教师常年在本中心运用微格教学实验室等训练教学能力,已接受本校教师1000余人次到中心进行教学能力训练。
  本中心在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本中心长年利用假期承担中小教师继续教育任务,微格教学实验室、教学观摩实验室、中学课程开发开放实验等长年向其开放,并将本中心的部分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卫星、网络传送给民族、农村地区教师,累计受益人数达2万人次,具有很好的辐射作用。
  本中心在四川省中小学创新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中心的中学学科竞赛开放实验室,长期在假期向中小学教师和准备参加竞赛学生开放,成效明显,并为部分学科竞赛做出重要贡献。如我校是四川省高中化学竞赛委员会牵头单位,本中心学科竞赛开放实验室长期在假期向中小学教师和准备参加竞赛学生开放,扩大了中心在基础教育界的辐射影响。从1988年开始,承接一年一度的全省高中学生竞赛培训和选拔工作, 1997年开设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讲座”课程,受到广泛欢迎。2003年课程更名为“竞赛化学”,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取得 “第20届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举办权,这是首次由西部省份承办该赛事,来自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32个代表队的170余名参赛选手同时完成了为时5个小时的实验竞赛,得到了全国各地专家的好评。同时还承担了2007年在莫斯科举办的“第39届中学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队的选拔、培训和带队工作,一举获得4枚金牌,其中第12511名都是中国学生,参赛学生的实验成绩比平均分高出10多分,从而改变了中国学生过去实验动手能力差的印象,并受到了中国科协、中国化学学会的充分肯定,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