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试讲说课的篇目是选自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孙权劝学》,首先是说课,我将按照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这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加以指正!
一、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十五课。该单元是一个名人单元。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自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教学这一篇课文,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方面着手。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以及给我们的启发意义。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孙权劝学》是选自《资治通鉴》的一篇小短文,文章通过写孙权劝导吕蒙学习及吕蒙接受劝告认真学习后发生的变化,点明了学习对于健全人格的作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一是让学生感受吕蒙从一介武夫变为一名儒将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能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孙权劝学》安排在这里,无非是想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学习历史人物的同时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
初一上学期大家已经初步接触了几篇文言文,比如《短文两篇》,但是毕竟是初一的学生,在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与学习的重要性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见”等成语4、能正确翻译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小组合作准确翻译、研讨理解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养成勤学的观念和习惯
四、重难点
重点:学习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
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五、教法
(一)、诵读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一文中指出“学习文言文,必须熟读若干篇,要养成熟读如流的看文言的习惯”,余映潮先生也指出:朗读是让学生感知文章,感受文情的教学过程。在这篇文章的教授中我将采用这种教法,包括齐读、诵读、自读、对话等
(二)、情景设置法
利用课件创设意境,然后学生深入课文
(三)讨论法:让学生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
六、学法
(一)、在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点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
(二)、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感知文章的主题,对求职的正面宣传和教育意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1min) :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作者作品简介(5min):
(三)、情趣盎然读故事(20min)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卿、岂、邪、孰、遂)、节奏、情绪
2、学生自由朗读,把握字音、节奏、情绪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反复朗读,结合课下注释,小组讨论,明确重点字词并能翻译全文
(四)、声情并茂品故事(30min)
1、分角色表演,明确一下问题(4min)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2、研讨课文:(26min)
(1)、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2)、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A、孙权:请一位同学朗读他的话,进行分析
B、吕蒙:知错就改、虚心好学
C、鲁肃:爱才、敬才
(3)、模拟记者招待会
(五)、偏僻入理悟故事(5min)
吕蒙的变化,孙权的善劝,鲁肃的爱才给你怎样的启发?小组讨论,任选一个角度谈启发
(六)、拓展训练:(6min)
在课堂练习本上解释“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的含义并造句。
(七)、拓展延伸:对比学习《孙权劝学》和《伤仲永》(8min)
(八)、作业布置(二选一)(3min)
1、假设你也有一个朋友像吕蒙一样不爱学习,你要劝你的朋友,你会怎么说?写写看(300字以上)
2、如果有一位同学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是他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太好,你怎么劝?(300字以上)
(九)小结(2min)
学习本文后,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真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让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八、课时安排:2个
九、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能让学生明确知识的框架
第一课时:《孙权劝学》
劝之因
劝 劝之理
劝之果
第二课时
《孙权劝学》
孙权 重才 善劝
吕蒙 虚心 听劝
鲁肃 真诚 敬才
【编辑: 】
电话:028-84765118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邮编:610068) 信息发布 Copyright © 2010-2017 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四川师范大学) 蜀ICP备050269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