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诗词鉴赏的方法,体会词中情感。
2.在诵读中体会词的节奏和韵律,逐步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词中的意境,并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体会词人的心境及情感
(三)教学方法
情景描绘法 诵读体验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自古以来,离别,总会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千百年来的文人墨客也为我们留下众多的离别之词,不仅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凄苦之别,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之别,还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难舍之别,更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豁达之别。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字一句见人心”,不同的词句体现了文人不同的心境和情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这一篇流传千古的《雨霖铃》,走进词人内心,去体会那千回百转的离别之情。(主要采用诗词导入,营造一种唯美而富有意境的氛围,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情景)
2.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词的节奏和情感,并用一个词描述自己的初步感受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词,去感受词中的节奏和情感。并试着用两个词描述一下你的感受。(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词的情感基调)
3.配乐诵读
词的学习离不开诵读,请一位同学根据自己初步感知的情况,配乐诵读,教师给以适当点评
4.进入文本,精品细赏
教师用精美的语言过渡,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精品细赏,体会情感,体验意境
(1) 找出第一句中的意象(蝉,骤雨,长亭)并假设情景,用这三个意象描绘一幅优美的情景,在情景中体会作者的心绪,感受词的意境,并且学会此种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情景描绘(示例):在秋天的一个傍晚,一场凄冷的大雨刚停,空气里渗透着寒冷和萧瑟,渐渐来临的暮色给斑驳的长亭镀上了异样的色彩,这时候,亭边老树上飘来几声秋蝉的鸣叫,这一切都弥漫着一股别样的情绪……
(教师适时指导朗读,读出情感韵味)
(2) 第二句的分析注重对“无绪”一词的理解,无绪,一是指无心饮酒,不忍离别,一是指不能畅饮,不能尽兴
正所谓的“醉不成欢惨将别”,这个时候,饮酒也只能是酒入愁肠愁更愁,这个时候,饮酒,或许只是为了掩饰离别在即二人心中的浓浓的愁绪,这时候饮酒,或许只是因为怅然相对,不知所措,终究是不能像李白那样“会须一饮三百杯”,终究不能像东坡那样“欢饮达旦”,一切的无绪只因为“留恋处,兰舟催发”由此自然过渡到对后一句的分析
(3) 第三句补充材料,加深理解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宝玉挨打之后,黛玉去看他时,有这样一段描写: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厉害。听了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千言,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有“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描述,柳永在《鹊桥仙》中也写到 “此际寸肠万绪,惨愁颜,魂断无语”。,)
理解离别时无话可说的情况,感受千言万语竟无从说起背后的深情并通过深情并茂的诵读传达出来
(4)第四句引导学生感受暮霭沉沉,想象楚天阔的景象,体会此景中人物的心情(感情朗读词句,加深理解)
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二人心中那难解的离愁,使得原本宽阔旷远的天容水色也笼罩着浩渺的烟波和沉沉暮色。
(5)精美的语言自然过渡到对下阙的分析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离别多,纵有千般不舍,万般留恋,离人的兰舟还是在烟波浩渺中漂向了前路茫茫,那,这里去之后的故事有会怎样续写呢?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到那暮霭沉沉的江边,去看看那送别后的晓风残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词的下阕……
(6)对第一句的理解依然采用情景描绘,情感渲染的方法 ,使学生入情入境,深情诵读(师生共同描绘一幅凄清伤感的别后情景)
离别已经让多情的人伤感不已,更不用说在这个万木凋零,秋风凄冷的清秋时节,瑟瑟清冷的寒风更让离人凭添几多落寞,几多感伤。来,同学们,想象着这一场景,假如你就是一位面对着瑟瑟寒风,思念情人的诗人,读一读这一句,抒发抒发你的感慨。
(7)下阕第二句注重对“酒醒何处”一问的品析,从中体会词人送别情人之后的“伤” ,从中词人的形象可见一斑
师:酒醒何处?词人是真的不知道何处醒酒吗?通常情况下,何处醒酒?
生:家里,情人处,知己处
师:既然有处可去,为何还多此一问
生:因为情人已经离去,就算词人回到家中,也是独自一人……
师:情人早已随着兰舟远离,无处可寻,纵然是回到家中,也只是斯人已去,空留红烛香案,对物思人,更是徒增伤感,与其如此,词人宁可徘徊在杨柳岸,醉意朦胧处,幻想着情人的兰舟或者会在烟波浩渺处,缓缓而来
(8)最后一句,情景渲染,情感诵读,体会词人心中的孤独和寂寞
(9)全班在理解感悟之后再一次诵读全词,进一步增加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词人产生情感的共鸣,背诵全词
5.美的延续,情的传递
柳永词在流传甚广,同学们可将自己喜欢的柳词朗诵出来,藉此进一步了解柳词的风格,获得美的欣赏,情的熏陶
(五)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诗词的特点,采用情景描绘法和诵读法相结合,师生共同经验一次优美的诗词盛宴,在景中品情,带情入境,通过教师语言的渲染,学生的深情诵读,营造出氛围浓厚的语文课堂。师生共同融入课堂,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共鸣。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明确指出词中的表达技巧没有很明确的指出,有待学生自己通过课堂的感知和以前的积累找出。
(六)导师点评
此教案设计,依据诗歌的基本特点,以诗讲诗,用诗词创造出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很快融入情景,这是本课的一大特色,一大亮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设计朗读十多次,在朗读中感受诗词语言的魅力,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怀,在朗读中加深对诗词的喜爱,以朗读贯穿全诗,整个课堂书声琅琅,情意绵绵;其次,整个课堂中教师语言灵动而优美,极富感染力,能很自然而然的感染学生,将学生带入情景中,同时,优美的文学语言,对于学生,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总体来说,整堂课诗意盎然,自然流畅,师生互动,情景交融,师生之间达到心灵的共鸣,学生有所获,有所思,有所悟。
【编辑: 】
电话:028-84765118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邮编:610068) 信息发布 Copyright © 2010-2017 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四川师范大学) 蜀ICP备05026983号 |